
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國內外著名肝癌專家湯釗猷教授,先后二次受到鄧小平同志的親切接見。他領導的肝癌研究所在肝癌的早診早治、復發轉移的研究居世界領先
湯釗猷,男,1930年12月生,出生于廣東省新會縣,1954年畢業于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(上海醫科大學)。現任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、中國工程院院士、肝癌學家、外科學名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是國際肝病協會會員、國際外科學會會員,國際抗癌聯盟理事。曾任上海醫科大學校長,并10次擔任國際肝癌方面學術會議主席或共同主席,組辦3次國際性大型肝癌會議并任主席。擔任8本國際雜志編委,包括“CANCER”雜志。
1968年起至今領導一個集體從事肝癌臨床研究,使小肝癌手術切除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70%,該成果長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,并榮獲1979年美國紐約癌癥研究所“早治早愈”金獎,及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系統提出“亞臨床肝癌”的新概念,獲得國際肝病學奠基人HansPopp-er的高度評價,認為此概念“是人類認識和治療肝癌的巨大進展”。1988年起至今任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所長,1988年任上海醫科大學校長。1988年被授予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,獲全國優秀醫務工作者稱號。
在國內最早建立裸鼠人肝癌模型并應用于肝癌研究,獲1985年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。在國內最早系統開展肝癌陽性掃描與導向治療研究,該成果獲1986年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,1989~1996年國家計委、國家科委、財政部七五和八五攻關成果獎,1990年獲建國以來衛生系統科技成果金杯獎。率先提出“手術證實不能切除肝癌的縮小后切除”的命題,通過各種綜合治療與新療法,使不能切除肝癌的5年生存率由0%提高到16.9%,此獲衛生部1990年科技成果二等獎和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。提出的“早期、積極、綜合、特異”八字肝癌治療方針,使住院肝癌病人5年生存率由3.0%提高到40.2%,1996年獲中國醫學科學的最高獎──中國醫學科學獎。
致力于推動國內外肝癌研究的學術交流,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肝癌研究的學術地位。曾先后在53個國際學術會議作特邀報告;10次擔任國際肝癌方面學術會議主席或共同主席;組辦3次國際性大型肝癌會議并任主席。擔任8本國際雜志編委,包括“CANCER”雜志。是國際肝病協會會員、國際外科學會會員;國際抗癌聯盟理事。發表論文計350余篇,其中有50篇在國外刊出:主編專著4本,其中2本以英文版出版。1993年主編《現代腫瘤學》,獲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。